“去年7月23日開始進入試生產階段,目前各項指標均達到環保要求。”新太酒精有限公司領導剛告訴記者,企業搬遷改造后,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新太酒精每年可減少排放25900噸COD、12900噸BOD、4800噸二氧化碳、320噸二氧化硫、240噸煙塵。進入到新太酒精新廠區再也聞不到酒精發酵的味道。
太倉新太酒精廠建于上世紀90年代初,是生產發酵酒精的專業工廠,曾經是我市工業污染源COD排放總量最大的企業,占全市年排放量的70%。1998年,在江南10多家酒精廠被強制關閉的大背景下,達產不久的新太酒精的廢水處理工程也被列入了太湖流域限期治理項目。當時,按照酒精行業國家級二級企業技術經濟指標規定,同規模的工廠年需要耗淀粉質原料近15萬噸,耗原煤4.5萬噸,用水500萬噸,耗電1000萬度,年排放高濃度有機廢水45萬噸、二氧化碳4萬多噸、二氧化硫900多噸、煙塵近700噸。這也就是說,該企業屬于典型的高稅收、高消耗、高污染、低利潤的“三高一低”企業。
投資3000萬元
獲得“三個效益”
“面對生存危機所帶來的壓力,在市環保部門的支持下,我們投資3000萬元,綜合利用國內外先進的厭氧/好氧生物組合處理工藝,選配和自制了各類高效價廉的處理設備,進行工藝組合,打了一場污水治理的攻堅戰。沒想到的是,治理污水沒有給我們帶來負擔,反而給我們帶來了不小的收益。”公司領導剛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酒精廢水治理的年運行費用在350萬元左右,但是將厭氧工序中所產生的大量沼氣回收,每年可產沼氣2500萬立方米用于鍋爐燃燒,即相當于25000噸原煤,僅沼氣一項代替燃料年可降低成本2000萬元左右。鍋爐產生的高壓蒸汽背壓發電基本可滿足全廠使用,年約發電1500萬度,相當于降低成本800萬元左右。除了經濟效益外,污染物大量減排,收獲的是可觀的環境效益。2006年,該企業被列入蘇州市第一批循環經濟試點單位,2010年被列入江蘇省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項目實施企業,收獲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與高校開展技術合作
打造循環經濟領跑者
目前,新太酒精在企業內部已經形成了木薯酒精廢水處理系統、再生資源循環系統、中水循環系統、能源循環利用系統等多個循環經濟鏈,實現了集中供熱、供電、供汽、供氣一體化,形成了一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再生產品”的反饋式循環模式。通過發展循環經濟,新太酒精在短短幾年內能耗指標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盡管已經是節能、綠色、低碳企業,可新太酒精并不滿足。公司領導剛表示,在發展循環經濟和吸收消化清潔生產技術方面,新太酒精還有許多值得改進的地方,目前公司與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同濟大學、常熟理工學院等高等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新太酒精有信心使企業成為一個真正的綠色生態環保型工廠,成為行業和地區發展循環經濟的領跑者。
太倉新太酒精有限公司歷年來獲得的主要榮譽: - 江蘇省著名商標 - 蘇州市知名商標 - 節能與發展循環經濟先進單位 - 污染物總量減排工作先進集體 - 環保工作示范企業
- AA級重合同守食用企業 - 能效之星 - 太倉市納稅大戶-太倉市環保模范城市先進集體 - 中國釀造行業百名先進企業 - 創建國家生態示范區先進單位 -循環經濟示范企業